上次介紹過,可以沿著國華街吃吃喝喝地逛下去。續國華街的中正路集中區後,還要再過民生、民權2條大馬路,直到民族路交叉口附近,才會到國華街的水仙宮集中區。也是永樂市場。

這次要介紹的4家店除了都開在國華街上外,居然還互為鄰居,去一次可以吃4間,是效率最好的一次。 

首先是金得春捲。

我非常喜歡吃春捲,但歷年來都只有掃墓那天會吃到,也就是一年只會吃一次而已。我們祖墳位在杉林,車程就要快2小時,因為只要負責燒香、聊天及撐傘遮太陽(從3歲到30歲做的事情都一樣),所以整個過程就像出去玩一樣輕鬆快樂。掃墓回來,伯母當主廚便會傳一桌好菜讓我們包春捲,吃完後再叫飲料外送來喝,真是愜意又享受的一天啊~

今年第一次在婆家過清明,流程也差不多,掃墓回來婆婆就開始傳一桌好菜讓我們包春捲。我的工作是剝蝦殼跟撕雞腿肉。本來想叫鴻先生來一起撕雞腿肉,沒想到被婆婆聽到了馬上說「不可以」。後來公公問說「好了沒?」讓婆婆有點緊張了,就請公公也開始幫忙切豆干跟蒜苗,所以除了鴻先生外,全家人都動員起來準備春捲了。幸好鴻先生自己知道展節,自己蛇過來,我就默默把撕雞腿肉的工作交給他…真不愧是外科聖手,撕雞腿肉這工作交給他就對了,撕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,可憐的雞也瞑目了吧!

既然我這麼愛吃春捲,菜市場也不乏現包現賣的攤販,怎麼不買來吃呢?(怎麼不自己做呢…)就是因為買來吃過,才不喜歡外面賣的。除了餡料口味不合外,稀薄的花生糖粉也讓人覺得唏噓,就覺得只有自己包的才是真才實料啊!

直到我吃了金得春捲(總算回到金得春捲了),它包的東西有「高麗菜、皇帝豆、豆干、蛋皮、蝦仁、五花肉、蒜苗、香菜、花生粉、砂糖」這不就跟我們在家裡吃的一模一樣嗎?所以非常對味。而且它的花生糖粉,包得比我自己包的還多喔,吃起來很爽,我自己還會因為健康因素不好意思包太多咧!真不愧是府城小吃,有夠大氣的。

金得春捲係用3張春捲皮包餡料,捲起來後再用火煎封口,乾煎過的外皮放久了也不容易濕糊影響口感,所以較硬的外皮跟家裡還是有點不一樣喔~

不過以前黃伯母版本的餡料沒有包蝦仁及蒜苗香菜,婆家跟金得春捲都有,不曉得是不是台南春捲跟高雄春捲的不同哩。

 

第2家是富聖號碗粿

碗粿吃起來紮實有彈性,是因為原料「選用囤放一年以上更乾燥的在來米舊米」,而內餡選擇豬後腿肉及現剝蝦仁,吃起來QQ的。另「自製醬油膏係用純大豆加肉汁熬煮,再用地瓜粉勾芡,產生濃稠感,甘甜有醍醐味」。吃第一口覺得很驚喜,跟一般碗粿不一樣,但因為碗粿很大,吃超過半個就有點膩囉!

 

(還沒加醬)

第3家是原石精臼蚵仔煎 

 

「石精臼原是赤崁樓旁的廣安宮的廟埕攤販區,與沙卡里巴是早期台南小吃品質保證的血統證明書」。而「海山醬佐料就是府城的傳統古法所製成的獨特沾醬…醬油膏的鹹加上番茄醬的甜…海山醬有海裡的鹽、山上的糖」蚵仔很新鮮。

  

第4家是阿松刈包

 

首先說,注音打ㄍㄨㄚˋ沒有刈這個字,要打ㄧˋ才有耶…

我已經很久沒吃刈包了,記得以前吃的刈包是加花生粉吧(?),但阿松包的是獨家花生醬,甜甜的很好吃。

這家刈包特別的是「燉煮起鍋的肉再與紅糟一起滷煉過…因為傳自福州,而福州人嗜吃紅糟」。另「酸菜丁選用新鮮而非陳年酸菜,浸水退鹹,再以油汁、辣椒及糖香來炒」。最後,還會附一小碗燉煮內餡肉後撈除浮油及肉渣後的湯。

份量不會很大,吃起來很爽口,再喝口湯真是絕配啊!

  

我們是外帶春捲及碗粿來刈包這裡吃。後來人有點多起來,旁邊都有人在等了,我刈包吃是吃完了,但還在嚼春捲,留著一口湯要配。老闆娘來收桌子收了2次我都沒意會過來,還像牛反芻一樣細嚼慢嚥的吃著春捲。後來老闆娘連春捲跟碗粿的垃圾都收走了(我本來要拿走自己丟),我總算開始不好意思起來,把最後一口湯喝掉,拿著還有一口的春捲起身。

而鴻先生為了跟我撇清關係,早就起身去隔壁買苦茶來喝,剩我一個人厚著臉皮坐在那邊獨撐大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yyut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